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编程那点事 Swift 随便写写 科技 2878 字 / 6 分钟

 

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一台 Mac 的了?

 

初三的暑假?不,还要再远些。好像是在初二看完  WWDC 2014 之后。那一年的开发者大会,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那一年,苹果发布了自家出品的全新的编程语言——Swift。我认为这个产品可以说是媲美 iPad,是一块新的里程碑。苹果凭借其自身构建起的强大生态,使得它可以去在构建了一套操作系统后,在构建一套新的,仅适用于自家操作系统的语言。

并且能够使得全球小到七八岁,大到七八十岁的人们都能够开发自己的 App,并上线发布。这个目标,无论谁曾经多多少少都想过,但真正做到的,唯独苹果一家。

因此,那些还在喷苹果失去创新力,产品没什么新意,功能有些还没国产做得好的人们,还有那些说什么苹果在走下坡路的人们,都是在自我安慰。仅仅只看苹果的 iOS 以及 Swift,对比国内的我们,我想这段距离至少应该有 50 年吧……

我们国内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去摸索、攻破。所以请不要再耍小聪明去和苹果比了,他已经达到了一个我们国内厂商目前无法企及的高度;这已经不是高考 600分和 700 分的差距了,而是 600 分和阅卷组组长的差距——人家不仅比你强,还能决定你努力的方向,甚至命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开发者,面对将自己开发的 App 上架到苹果 App Store ,还要先给苹果每年缴纳 99 美元这种“不公平”的规定,完全没有反抗?因为 iOS 的用户基数真的是太多了,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因此,相比那些成天反对苹果 IAP 那点所谓的苹果税的人们,我倒更希望他们转换一下焦点,去喷一下苹果的开发者注册的这 99 美元暴利的问题。什么?不愿喷?因为万一玩脱了你们自己的 App 被下线了那就彻底完蛋了。嘛,一切行为都是建立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的,对吧?

好像说得有点多了,忽略了主题。嗯,所以,为了能享受用 Swift 开发 iOS App 时编译成功的快感,控件拖动布局的快感,控件与代码对接的快感,应用发起请求从接口成功获取到数据的快感,应用成功运行于真机的快感,我对 iOS Swift 开发顿时很感兴趣。每个人最初学编程的初心,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满足于能够命令电脑做事的感觉。

然后,一个大问题摆在我面前了。开发 iOS App 需要用到 Xcode 软件,Xcode 仅运行于 macOS 系统上,macOS 仅允许在苹果 Mac 系列电脑上。

所以得出结论,我需要一台 Mac,或者至少是一台 Mac 虚拟机也可以。我便开始摸索怎么装 Mac 虚拟机,也因此接触了 VMware 这个大名鼎鼎的虚拟化软件。最后我发现,很多在我看来配置挺高的电脑,装上 Mac 虚拟机后运行时还是挺卡的,可能是因为我不会优化吧… 反正完全没有什么用户体验可言了…… 之后我也曾去过苹果的经销商,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偷偷在展示机上安装 Xcode,而当我第二天再来时,发现打开 Xcode 居然需要输入电脑密码!这个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我就把 Swift 暂时放下了。投向了 C#、PHP。

虽然写 C# 以及 PHP 时我也十分开心,但心底还是有时会冒出要是有台 Mac 就好了的想法。我在博客里也写到过,在微软存在里也写过,在印象笔记里也写过,在茄子朋友圈里也写过……

十分玄学的是,每当我因什么原因突然想起了 Macbook 这件事时,之后总会看见我身边有朋友新换了 Macbook… 特别的玄,可能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体现吧,只是我的力量还不够,只吸到了我身边的人身上。哈哈。

终于,她来了。

我觉得这应该是别有意味的,让我等到这个时候才拥有一台自己的 Macbook。等到 2018 新款发布之后,等到 WWDC 2018 召开之后,等到 macOS mojove 发布之后……

可能一切在冥冥中就已经注定了的。

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只是觉得心里超级开心,觉得总算可以使用我梦寐已求的 Xcode 了!

感觉和做梦一样,其中的细节我好像有些记不清了…恍恍惚惚中,她就在我眼前了。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一改苹果以往背面 Logo 呼吸灯的设计,做成了反光玻璃)

(仿官网宣传图来一张,桌面壁纸来自 pixiv)

(虽然不是机械键盘,但敲起来的声音还是很带感的)

接下来是该好好计划做些什么了。想起来也是有意思,自己是在初三暑假学的 Swift 开发,然后到了高三暑假才开始实践;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啊。再加上苹果每年升级时总会对 Swift 魔改一番,现在怕是要从头开始学了。

原以为 Swift 开发就是拖个控件,稍微写几句代码,其他的都交给 Xcode 和 iOS 完成。但事实上……我发现它做个 HTTP 请求都巨麻烦!上网了解到可以使用一个很出名的库——Alamofire。又了解到最好装一个外部库的管理软件,CocoaPods,功能类似于 PHP 的 composer。

但是,我找了五六个教程,都没能把 Alamofire 连接进我的项目,环境变量明明已经设置好了的啊……目前就只是简单的画了下 UI,做了下交互,其它的还真的是有待学习啊。

不熟悉的 Swift 开发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面对原来的老朋友,我是用的得心应手。Visual Studio Code 与 Windows 上没什么区别,快捷键什么的也是一样的。再加上 macOS 自带 Git,可以很快的就搭建好环境,开始开发。

还没有很细致的去用 Premiere 做视频,只是建了个项目打算看一下与 Mac Touch Bar 的适配情况。CC 2018 中新的类似于 AE 一样的字幕使我感到十分开心,现在已经可以给字幕的原文本打关键帧了。其余的一些很喜欢的软件,比如印象笔记,Slack,也都感觉确实更适合在 Mac 上使用啊。

很早之前,IBM 就曾在自家的笔记本电脑中加入了可触摸的屏幕,用于辅助操作,但是最终没能产生实质性的变革。而苹果后来在 MacBook Pro 上加上的 Touch Bar,也只能说是一个辅助的东西。但是它帅啊!这就够了。并且网易云音乐,微信等应用对其的支持也是挺棒的!

(微信聊天等文本输入场景时,可以在 Touch Bar 上选择 emoji)

 

(Touch Bar 控制播放进度)

配置方面,我对苹果为了追求速度而全部强行换成 SSD 的操作十分的不理解。这样的话成本不就上去了?并且 PC 上用机械硬盘也不会太卡啊......况且这还是一块 512G 的 SSD!真的不敢想。一般厂家都不会在配置上搞这些性价比低的东西吧。

显卡是一块 Intel 集显再加一块 AMD 独显,显卡天梯图上,这块 Radeon Pro 560X 大概是比 GTX 1050 差一点的样子。CPU 是八代六核 i7,官网是说可以超到 4.3GHz,不过我是不敢去尝试。

而 macOS 系统给我的感觉,嘛……应该也是会有个适应期的,虽然以前在用电视台的老 Mac 时有过一点经验,但是面对 control、option、command 键奇怪的图标,我还是有点晕。触控板用下来算是熟练了很多。macOS 上自带的 Shell 很棒,ssh 连接服务器,vim 等都很好,当做是 Linux 入门了。

同时 macOS 与 iOS 的对接真的做的很好。当我把 Apple ID 登录后,iCloud 上 7 个多 G 的照片就全部下下来了,并且同步了家里的 WiFi 密码。之后手机上来了电话,我也可以在 Mac 上接听。(我还记得当年发布会上演示这个功能的场景,当时演讲者他是挂掉了他妈打来的电话,然后底下观众一片哗然。)传照片也可以不再使用微信了,直接 Airdrop 一投就过来了。

至于用 Bootcamp 装 Windows 系统嘛……抱歉,除了 Windows 开发以外,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是同样用 macOS 做不了的。因此,双系统我是不会去搞的了。纯粹点好。

总得来说 2018 的新款 MacBook Pro 还是很不错的!除了过于暴利以外,别的都还好说。

也希望自己能和这台 Mac 一起,在未来,为自己,做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 MacBook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