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随笔
原本是打算写一篇技术文章来记录之前阅读某个项目源码的心得体会。但由于今天是工作日,白天还要上班,要是真当一篇技术文章来写,估计就要凌晨四五点才睡了。
我以前写过那些颇有创意的文章,往往是从半个月前就有了点子,然后找一整个空闲的周末给它一口气写完。至于文章有没有技术含量,有多少阅读量,我也不关心,自己享受的是那洋洋洒洒几千字后的成就感。我感觉在如今这个时代,搭建个人网站写点文字性质的东西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在我读高中那会,是有在运营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的。当时我的重心都放在公众号那边,这个博客里早些年的文章,也是从公众号那边复制过来的。
后来觉得微信公众号的文字排版不好看,布局也不自由,我更喜欢个人网站这种像 QQ 空间一样可以随意装扮的形式,遂放弃了公众号,开始专心往博客里填东西,也开始注重每篇博客的标题和头图,好让整个页面看起来显得内容丰满。我感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会保持现在这种状态,我在互联网的一个孤岛上自娱自乐,几乎不会有陌生人发现这个岛屿。
我认识的朋友有在运营自己的B站、小红书、公众号,他们会把自己发的一条帖子在多个平台都一模一样地发一遍,还会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属性,修改帖子的措辞。我也有想过将自己平时在空间动态发的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或者抖机灵的段子,在不同的平台发发,好恰一波流量。但这也都只是想想,我不是很喜欢对外高调宣传自己。以前有尝试过给我的开源项目拉过一个交流群,但进群的大多都是技术和人品都不在一个层次的伸手党,这让我备受打击。我很想多结识一些圈子外的人,但是又害怕遇到蠢货。(因为我上周就遇到了个蠢货,但我又碍于面子不好直接喷,只能自己生闷气)
过去的一年,我在闲暇时间写了不少有意思的小东西:
- toma:iOS 设备端拖微信小程序并自动分析
- odoc:降本不增效的 CMS
- echo:用 daisyui 开发的博客评论前端
- Sayrud:不用写代码只要点点点就可以实现 RESTful API
- ikD:基于 Traefik 的集群服务统一认证插件
- fusion:集合了短信推送、邮件推送、滑动验证码、支付的中台服务
- TakoChat:使用 Go + Semi Design 做的 LLM 套壳站,背后套的腾讯混元大模型
- db-carry:只需配置三行 URL 快速实现 SSH 隧道连接数据库并备份到对象存储
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些,还有几个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透露的。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它们都不开源。
要说不开源的理由嘛,一是我觉得这些都是玩具性质的项目,开源出来感觉很羞耻。二是我觉得万一被有心之人看到了,简单二开一下拿去恰烂钱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我感觉开源对我而言都没有好处。以上的这种观点可能是对几年前的自己的一种背叛,但我只能感慨时代变了,那些“顺风顺水”“手到擒来”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换个角度来说,上面这些项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 CRUD,顶多的是在 CRUD 的基础上,再辅佐一点额外的技术。我也在怀疑自己的优势是不是仅仅是我写的 CRUD 代码质量比别人好。别人写得代码丑陋,连 Lint 都过不了,但是我有注释会换行,命名统一封装得当。是不是仅此而已呢?那要是这样,别人是不是认真钻研一下,也就能替代我了?这是我时常自我怀疑和 emo 的一个点。
当下,大模型的发展也让这一层差距变得更加模糊。我在网上看到了太多人宣称用 GitHub Copilot Chat、Cursor、Windsurf 等工具可以不用谢代码快速开发出一个 xxx。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我自己使用的时候,怎么就没这么神了?
我猜测应该是那些人在使用这些工具时,都是从零开始新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指挥大模型在这个空白的画布上尽情绘画。大模型会用它熟悉的方式和写法,来替你出色地完成需求。你让它写前端,如果你不说太详细,它就真只给你写个 HTML 和 JavaScript 文件。它不大会考虑到用现代的前端工具链。我感觉大模型编码在对项目的宏观把控,以及是对项目未来可能产生的需求,它的理解是不够的。它第一次可以给你想要的东西,而当你索取更多的东西时,它会在已有的代码上尝试修改,你提出更多的需求,它就继续修改。这个重复的过程通常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我相信未来总会到一个点,你发现大模型无论怎么给你修改代码,都没法再实现你新的需求了,或者是它给你实现了新需求 B,但上次提出的需求 A 又被改没了。
这就是我在尝试使用大模型帮我开发 App 时遇到的问题。我对开发 App 一窍不通,很多次想要从零开始学习,刚跑起来 Hello World 就干别的去了。准备跟风让大模型帮我写个 App,第一版出来确实效果还行,但是我对页面有洁癖,但凡有操作不顺或者特效样式感觉不舒服不流畅的地方,都会让大模型帮我改。这就导致了改好了 B,又改好了 C,之前的 A 又不行了。最终只能我自己沉下心来看代码,手动将代码的大方向调整了下,这才让上述重复的过程能得以持续。但过了几轮对话下来,它又不行了。这导致我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才终于写出了第一个符合我想法的页面。这个过程一点也不轻松,反倒是给我气得不行。那些在 Twitter 或者小红书上吹嘘无脑指挥大模型完成整个项目的人,你们一开始在脑子里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大模型给你写个勉强 80 分的东西,你也就凑合着用了。至于什么配色不对,区块没对齐,组件太宽或太窄,项目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统统就被你们给无视了!反正又不是不能用。
可悲的是,我心里想得是 100 分,我忍受不了大模型的 80 分,我自己写却只有 0 分(总是中途就放弃了)。所以如果你能反驳我并指出我的错误,甚至能向我展示大模型确实能做到 100 分,我感激不尽。
大模型的概念被炒的正火,什么牛鬼蛇神就都出来了,现在也正是最浮躁的时候。有人风口捞钱,有人辞职创业,有人狂蹭热点,有人不要颜面。这个时候去争去辩去骂没什么用处,待到潮水退去,谁没穿裤子一目了然。当然我也叠个甲,这并不是在自命清高,只是我作为非既得利益者的嫉妒罢了。😁
我发现之前写的挺多东西,后面基本都不常维护了,究其原因是我自己平时也不会去用这些东西。我在探索如何做一款 dogfooding 的产品,我日常会去用它,这样自己就能提一些新需求并持续迭代完善了。自己还是太容易被一些风吹草动给影响了,总会想些有的没的,然后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但有时得到正反馈以后又会感觉自己牛逼炸了,是天选之子。
希望今后能更 Focus 一些,以上确实是些没什么逻辑的随笔,现在也已是深夜两点了,差不多就写到这吧。
文章头图来自 @Novelance PixivID: 85842369
喜欢这篇文章?为什么不打赏一下呢?